和一些通訊員聊天的時候,他們會說,通過之前的培訓,我們已經掌握了各種文體的寫作,我說,這很好呀?墒菃栴}并沒有那么簡單。他們隨之而來的疑惑,使以下的敘述顯得尤為必要。他們說,我們并不清楚哪些可以成為寫作的素材,換而言之,我們要寫些什么。
寫作一定要“言之有物”。這個“物”就是寫作素材,是我們寫作的核心。
我們要寫些什么?這個看起來不成問題的問題反而是我們寫作中經常會遇到的大問題。圍繞這個問題,我們需要有以下三個層面的分析:第一,寫作的本質是什么;第二,寫作有哪些素材;第三,我們應該從哪些角度寫作。
首先,只有了解寫作的本質,我們才知道我們筆下流出的文字是從哪里來的,它們誕生都經歷了哪些過程。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面對寫作本體,找到寫作的方向、寫作的對象、寫作的方法。
其次,寫作的素材,或者說寫哪些素材是有效的。世間萬物皆可入文,但又不是所有的素材都可以成就文章,只有哪些與我們自身息息相關的素材才有可能成為我們筆下好的文章。
第三,寫作的角度,決定了我們對素材的把握程度,也決定了同一素材不同的文章內容和表現方式。只有當我們選擇了合適的角度入手,我們才能寫出屬于我們個人的文章,才能將寫作對象凸顯出來。
接下來,對于這三個問題,我將一一進行闡述。
一、寫作的本質
寫作的本質是什么?
簡而言之,即“言為心聲”。我們寫出來的文字應該是我們一以貫之思考的產物,是我們對自己的生活與世間萬物生靈(寫作對象)的領悟的一種表達。
寫作兼具感性與理性兩個層面。一方面,幾乎所有的寫作都可以找到它的感性來源。原因不難理解,只有生發了寫作的愿望,寫作活動才能得以實現。另一方面,寫作又必須遵循一定的邏輯規律,使之不但能夠體現作者的思考過程,也能夠為讀者所接受和理解,同時,寫作還追求它存在的價值與意義這些理性層面的東西,也即領悟。
從作者的創作過程來看,更多時候,在文章未落筆之前,文章的整體脈絡就已經先于文章誕生了,這就是所謂“胸中有丘壑”;也就是說,在寫作之前,我們一定要明確寫作對象是什么,如何使文章從第一段到結尾能夠清晰地表達我們的思考過程,如何使我們對寫作對象的思考升華為一篇文章的靈魂。換而言之,文章未寫,寫作對象和它所生發的意義已經了然于心。
在某種意義上,文章更多時候是我們平時思考的一次集中投射,寫作對象只不過“恰恰”承載了這些思想而已。意義/思想是主體,對象是載體。
為什么說“一以貫之”?文章看起來是對寫作對象的闡釋,對人物性格的刻畫,對故事的敘述,對景色的描述,但文章更要承載人文意義。這也是文章的要義所在。
一篇沒有任何承載的文章是沒有力量的,是沒有價值的。我們寫作的文字一定是某種意義的賦予,是某種觀點的安放。也就是說,那些寫作的對象是我們意義生發的源泉,而我們寫作的目的是為了使寫作對象和意義找到完美的契合。此種意義,正是源于我們對于生活的理解,源于我們對于人生的看法,源于我們孜孜不倦的思考。我相信,每個人都會有這樣那樣的思想,文章正是要傳達這樣的思想,這樣的意義,這樣的孜孜不倦的思考精神。當然,如何做到寫作對象和意義的完美融合,將是第三個問題,也就是寫作角度所要解決的。
二、寫作的素材
寫作素材,即寫作對象。寫作是一場對象客體化,然后再主觀化的游戲。
比如寫作的對象是一場運動會,那么這場運動會就是我們的寫作客體。我們可能會描寫它的場面,也可能會講述其中比較精彩的幾個瞬間,還可能會對一些突出的運動員進行特寫。所有這些寫作的可能性,就是主觀化的過程,而選擇哪個角度,完全取決于我們預先的判斷和我們即將賦予它的意義。
那么,具體到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哪些寫作素材是有效的?
與我們朝夕相處的人、我們涉事其中的事件、曾經帶給我們美好記憶的某次旅行、某場震撼我們靈魂的電影、某一段勾起我們回憶的音樂等,都可以成為我們的寫作對象。講到這里,你可能已經意識到了,寫作對象應該是那些與我們緊密相關的人和事。
就我們的員工而言,哪些寫作素材是有效的呢?套用上面的觀點,與我們工作和生活密切相關的就是我們要去寫作的。
比如,你是公司的采購,那么與你最密切相關莫過于采購的過程,采購中遇到的人和事,采購的經驗等,這些就可以成為你的寫作對象。
比如,你是君和名城的一名保安,哪些是與你最密切相關的呢?可能是一次開盤過程中的秩序維護,可能是某次協助其他部門完成的一項活動,可能是別人拾金不昧的善舉,也可能是客戶對于你主動幫助他的一個微笑。
由此可見,工作與你最緊密相關。在日復一日的工作中,你對工作范疇內的經驗、感觸、經歷等會變得非常豐富,用文字將它們表達出來,就會是一篇篇好文章。
除了工作,你和其他任何人一樣都有屬于自己的生活。你會和親朋好友一起看電影、吃美食、聽音樂會、參加各種社交活動,在這些活動中,總有一些事情會發生,比如你會感動于某人的關心,會被某場電影的場景震撼,會遇到特別有趣的人,也可能會勾起一些傷心的往事,這些都是你可以用來付諸文字的素材,你可以用來寫作小小說,寫作游記,寫作評論,寫作散文,寫作詩歌,等等。
總結以上,何為寫作素材?第一,與我們距離最近的人、事、景、物、情;第二,來自工作,來自生活,來自自己,來自他人;第三,內容涉及經驗、感受、經歷、人物、故事等方方面面;第四,你需要從自己的工作出發,以自己的生活為中心,由近到遠將它們一一展開。
三、寫作的角度
盡管我們已經懂得了如何發掘寫作素材,但如果想充分利用好它們,我們還需要找到合適的寫作角度,讓它們最美的地方、最震撼人心的地方、最能動容的地方充分展露出來。
一旦我們找到了素材,那些由此生發的意義如何與之融合,那些與人生道路有關的思索、領悟如何與之契合,就會決定我們筆下文字所能到達的高度。往往,這些會決定個人的寫作是否成為具有更多人文意義、更為深刻的寫作。
那么問題來了,我們應該從哪些角度入手呢?我們的標準又是什么呢?還是舉例說明,比如,我們寫作一次旅行。
寫作對象是旅行路上的所見所聞,以及涉事其中的同伴們的言行舉止。素材是風景、人、事。寫作角度可以有很多方向,可以是記錄旅行過程中的風土人情,可以是寓景于情的人生體悟,可以是旅行中的人與人之間更為親密的關系,可以是旅行中遇到的某個人和他身上的某件打動你的事。角度可以有很多,但我們要選取那個更為適合我們寫作的。
比如你是一名喜歡研究各地飲食文化的人,那么寫旅行中的風土人情就更為適合你,你可以寫不同飲食文化的內涵和差異,可以寫當地飲食文化的特點等等。這是你最為擅長的,也是你體悟最為深刻的地方。這樣一來,寫出來的文章自然既具有深度,又極具個人特色。
比如你是一個做建筑的。那么旅行中的建筑風格,一定會格外引起你的關注,那些隨之而來對建筑過往的思索也會涌上你的心頭。那么你就需要從建筑的角度寫起。
比如你是一名財務人員。你會說,旅行和我的專業好像并沒有更多契合的地方呀。當然,旅行和財務一定是不同的,而這種截然不同的差異,恰恰可以作為寫作角度。眾所周知,財務是需要嚴謹周詳的邏輯思維,而旅行一定是發散的、隨性的非邏輯思維。那么這種工作和旅行的強烈反差一定會使你有不同于日常工作的感受?赡苁且环N思維方式的跳躍,也可能是從工作思維中抽身的愜意,你完全可以將這種反差表達出來,這就是你的文章。
比如你是一名管理者。你不想從工作的角度,也不想從研究的角度寫這次旅行,那是不是就沒有角度可寫了嗎?當然不是。我想說的是,除了工作、研究,你一定還有生活。只要有生活,你一定會有很多感悟。比如,你是一位有孩子的家長,那么這個角度就可以是旅行中的天倫之樂,或者你孩子的發現。比如,你喜歡音樂,那么旅行中景色與音樂的配合,是否會在你的心中產生更為不同的體驗?又或者,你會想起很久以前,也許是大學時代的某次旅行。
舉了這么多例子,我們似乎可以得到這樣的一個啟示:所謂寫作的角度,第一,一定要基于你熟悉的工作和生活;第二,聯想是必需的。寫作對象一定要和你即將賦予它的意義產生恰當的聯系,或者說,你平日思考的東西是否能夠很好地融入你的寫作對象之中;第三,要喜歡思考,并將這些思考記錄下來,成為你寫作的寶藏,這是你的文章能否更為深刻的基礎;第四,寫作角度的最高標準就是從寫作對象中找到你自己,找到你自己思索后的領悟。
通過一篇文章,企圖解決寫作這個復雜的問題,是天真的,也是不可能的。對此,我甚為清醒。之所以寫這篇文章,不過是想對大家有所啟發,啟發大家更為專注地研究文章的寫作方法。所謂,拋磚引玉是也。
(集團總部 張帆)
Copyright © 2014 中鼎控股集團 All Right Reserved.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粵ICP備19114016號
地址:中國·廣東省·廣州市 東風路268號廣州交易廣場27樓 電話:020-83311111 傳真:020-83362315 信箱:gd-zhongding@163.com